Visceral Fat

知名YouTuber「蒼藍鴿」(吳其穎醫師)指出,透過身體組成分析儀得知的內臟脂肪數值,並不能與脂肪肝直接劃上等號,還需搭配腹部超音波檢查,以獲得更精準的診斷。(示意圖,取自shutterstock)

內臟脂肪數值飆高,是否就代表你有「脂肪肝」?事實上,許多人在健康檢查中發現內臟脂肪偏高,便憂心是否肝臟出了問題,但單靠體重或身體組成分析儀(Inbody)的數據,並不足以準確診斷脂肪肝。蒼嵐健康美學診所院長蒼藍鴿(吳其穎醫師)指出,若要真正了解肝臟是否出現脂肪堆積問題,仍需依賴腹部超音波檢查

內臟脂肪數值≠脂肪肝?身體組成儀器(Inbody)有「盲點」

許多民眾在減重或健檢時,會透過身體組成分析儀(InBody)來了解體脂肪、肌肉量、水分與內臟脂肪指數等資訊。這些數據雖能初步掌握身體構成,但內臟脂肪的測量屬於間接估算法(生物電阻測量),其準確性容易受到體型差異、肌肉量多寡、運動習慣、身體水分狀況等因素影響,並無法直接判斷是否罹患脂肪肝

體格壯≠不健康!內臟脂肪偏高但沒脂肪肝的真實案例

吳其穎醫師分享,在減重門診中經常遇到一些看似「壯碩」的患者,內臟脂肪數值高達11~13,超出常見標準。然而經腹部超音波檢查後,卻發現這些人並沒有脂肪肝。這是因為他們長期規律運動、肌肉量高、代謝功能佳。這樣的體型特質會影響儀器判讀,讓「內臟脂肪指數」偏高,卻不代表肝臟真的有脂肪堆積。

「瘦子」也有脂肪肝?別被外表騙了!

相反地,看起來纖瘦、體重正常的人,也可能藏有脂肪肝。許多瘦子在身體組成檢測中內臟脂肪數值僅有5~7,落在正常範圍,但經腹部超音波檢查卻發現患有輕度或中度脂肪肝。

為何會這樣?

  • 缺乏運動習慣
  • 體內代謝率低
  • 肝臟容易累積脂肪

這種現象被稱為「隱性肥胖」,是脂肪肝高風險族群之一,尤其容易被忽略。

脂肪肝怎麼診斷才準?關鍵在「腹部超音波」

為了正確診斷脂肪肝的有無與嚴重程度,蒼藍鴿建議必須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。此檢查能:

  • 直接觀察肝臟脂肪堆積情況
  • 判定是否為輕度、中度或重度脂肪肝
  • 協助醫師制定個人化的健康計畫

無論你是減重中、健檢中或擔心肝臟健康,都應將超音波列為必要檢查項目之一。

如何預防脂肪肝?蒼藍鴿:三大關鍵保護肝臟健康!

除了正確檢測外,蒼藍鴿也分享預防與改善脂肪肝的3大健康守則

1. 規律運動

  • 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
  • 結合有氧運動(如快走、游泳)與肌力訓練

2. 健康飲食

  • 減少攝取高糖、高脂肪、高熱量食物
  • 增加高纖維蔬菜、優質蛋白質來源(如豆類、魚類、雞胸肉)

3. 定期健檢

  • 每年安排腹部超音波與肝功能抽血檢查
  • 避免錯失早期脂肪肝的治療時機

別輕忽內臟脂肪與脂肪肝的關聯!

內臟脂肪雖是重要指標之一,但並不足以單靠一個數值就判定脂肪肝的風險。不論你是健身愛好者、上班族、或外觀看來很瘦,肝臟健康都不能忽視。定期進行超音波檢查、搭配良好生活習慣,才能真正遠離脂肪肝,守護你的代謝與健康!

影音專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