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tein

減重時蛋白質並非吃越多越好,應依體重與活動量調整攝取量。過量不僅可能卡關,還會增加熱量與腎臟負擔。蒼藍鴿提醒,減重時應結合運動、總熱量控制與營養均衡,才能健康減脂。

許多民眾在減重過程中,為了避免肌肉流失、維持基礎代謝率,會積極補充蛋白質,甚至認為「蛋白質吃越多越好」。蛋白質雖然是身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,卻也是熱量來源之一,若攝取過量,反而可能影響減脂效果、導致體重停滯。

蒼嵐健康美學診所院長蒼藍鴿(吳其穎醫師)提醒民眾:

蛋白質攝取「因人而異」

一般減重族群,每天建議攝取每公斤體重 1~1.2 克的蛋白質即為基本需求;若有搭配中高強度肌力訓練或有較高活動量者,建議可上調至每公斤 1.2~1.5 克甚至更高。但若原本就活動量不足、代謝較差,則無需硬性達 1.5 克以上,以免總熱量超標。

「主要原因是因為,若食用原型食物補充蛋白質,通常也會同時攝取進脂肪、甚至碳水化合物(如植物性蛋白像豆漿)。因此若過量由食物攝取蛋白質,很容易造成總熱量超標,影響減重減脂效果。」減重專科醫師蒼藍鴿解釋。

沒運動就硬吃,可能讓你減不下來!

不少上班族或減重初期者,每日活動量偏低,卻誤信「高蛋白就能燃脂」,因此硬塞蛋白質,導致每日之熱量赤字不足,最終脂肪難以下降、體重卡關,成效適得其反。

蒼藍鴿醫師提醒,熱量赤字才是減重的根本,高蛋白飲食則是達成熱量赤字的其中一種方式。若因果關係沒有建立好,就會出現「雖然吃足量蛋白質,卻越吃越胖」的狀態。

蛋白質仍為熱量來源之一

每公克蛋白質能提供 4 大卡熱量,並非「吃再多也不會胖」,況且大部分的原型食物,除了蛋白質外,也含脂肪或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。長期攝取過量,不僅影響體重控制,也可能加重腎臟代謝負擔,對特定族群(如腎功能異常者)更需謹慎。

蒼藍鴿提醒:「蛋白質攝取需『搭配運動與總熱量控制』,才是健康減重關鍵。」

忽略其他營養素,恐影響荷爾蒙與飽足感

若過度強調蛋白質,而忽視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均衡,反而可能影響腸泌素(如 GLP-1、PYY 等)的正常分泌,導致飽足感不足、暴食風險上升,降低整體減重效率。

蒼藍鴿醫師強調:「蛋白質攝取應根據個人活動量與總熱量規劃,搭配運動、飲食紀錄與身體組成評估,才能達到健康、有效的減重效果。」

蒼嵐健康美學診所 提供完整內臟脂肪與代謝風險評估

診所提供以下檢測與療程搭配,幫助民眾科學燃脂、改善體脂結構:

  • InBody 肌肉脂肪分析:了解內臟脂肪等級、肌肉量與基礎代謝
  • 腹部超音波檢查:評估肝臟脂肪變化與腹部脂肪堆積
  • 血液檢查(脂肪肝指數、胰島素阻抗等完整評估)
  • 營養師一對一飲食規劃+醫師療程建議與追蹤

無論是蛋白質攝取、脂肪控制、或整體減重瓶頸,皆能透過醫療團隊專業評估,協助達成更穩定的瘦身成效。

影音專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