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名YouTuber「蒼藍鴿」(吳其穎)指出,飯後外出散步、原地踏步、甚至速度較慢的超慢跑等,皆可有效降血糖。

國人罹患糖尿病的比例日益升高,已成為影響公共健康的重要課題。根據統計,台灣糖尿病患者數量逐年增加,且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。醫師警告,若糖尿病未能妥善控制,恐將引發心血管疾病、腎臟病變、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,對個人健康與醫療體系造成嚴重負擔。

糖尿病的診斷標準

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(ADA)和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指引,通常使用以下幾項血糖測試來診斷糖尿病:

1️⃣ 空腹血糖(FPG, Fasting Plasma Glucose)

≥126 mg/dL(7.0 mmol/L)
空腹定義為至少8小時未進食

2️⃣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(OGTT,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)2小時後血糖值

≥200 mg/dL(11.1 mmol/L)
測試方法:喝下75克葡萄糖溶液後,2小時後測量血糖值

3️⃣ 糖化血色素(HbA1c)

≥6.5%
反映過去2~3個月的平均血糖控制狀況

4️⃣ 隨機血糖測試(Random Plasma Glucose)

≥200 mg/dL(11.1 mmol/L)
且伴隨典型糖尿病症狀(如多尿、異常口渴、體重下降等)

⚠ 若檢測結果異常,應至少進行第二次確認,避免單次誤判。

糖尿病前期(Prediabetes)標準(高風險群)

若符合以下條件,雖未達糖尿病標準,但有較高發病風險,應積極控制:

1️⃣空腹血糖:100–125 mg/dL(5.6–6.9 mmol/L)
2️⃣OGTT 2小時血糖:140–199 mg/dL(7.8–11.0 mmol/L)
3️⃣糖化血色素HbA1c:5.7%–6.4%

這類人需積極調整飲食、運動與生活習慣,以降低未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。

糖尿病防治四要點

✅ 健康飲食: 少糖、少油、高纖維,避免精緻澱粉
✅ 規律運動: 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
✅ 健康檢查: 定期測量血糖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
✅ 體態管理: 透過有經驗的醫療團隊協助減重減脂,徹底逆轉糖尿病

減重醫師蒼藍鴿(吳其穎醫師)提醒,對於血糖偏高甚至糖尿病者,「飯後不要坐著」是根本且有效的方式,例如可以外出散步、原地踏步、甚至速度較慢的超慢跑等,只要飯後處於活動狀態,都能有效的控糖甚至減重。蒼藍鴿也提醒,糖友們應定期回診追蹤,確認血糖有獲得良好控制,只要把握以上四要點,糖尿病友們仍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。

影音專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