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5-5

知名YouTuber「蒼藍鴿」(吳其穎醫師)指出,打肉毒產生的抗藥性比率,不如大家想像的高。

肉毒桿菌素(Botulinum Toxin)長期以來被廣泛應用於醫美與醫療領域,能夠有效放鬆肌肉,改善皺紋、修飾臉型,甚至用於治療多汗症、肌肉痙攣等問題。然而,近年來不少人擔心頻繁施打會導致「抗藥性」,影響效果甚至失效。對此,知名醫師兼YouTuber蒼藍鴿(吳其穎醫師)出面破解迷思,說明肉毒桿菌素的運作原理及抗藥性產生的真相。

肉毒桿菌素如何作用?醫師解析原理與功效

肉毒桿菌素是一種神經毒素,能夠抑制神經末梢釋放乙醯膽鹼(Acetylcholine),暫時阻斷神經對肌肉的傳導,使肌肉放鬆,進而達到除皺、瘦小臉、止汗等效果。由於此作用具有可逆性,因此效果通常維持3-6個月,之後會逐漸代謝恢復,並非永久改變肌肉功能。

常見施打部位及用途

在醫美領域,肉毒桿菌素經常施打於:

  • 抬頭紋、皺眉紋、魚尾紋:減少動態皺紋,使肌膚更光滑。
  • 國字臉(咀嚼肌):放鬆過度發達的咀嚼肌,打造精緻小臉。
  • 小腿、肩膀:瘦腿、改善斜方肌肥厚,達到修飾身形效果。
  • 腋下、手掌、腳掌:減少多汗症,提高生活品質。

此外在醫療用途上,肉毒桿菌素也可用於治療眼瞼痙攣、斜視、腦性麻痺引起的肌肉痙攣等。

可能副作用

雖然肉毒桿菌素相對安全,但仍可能出現短暫性副作用,例如:

  • 局部腫脹、瘀青:多數情況下數天內可自行消退。
  • 暫時性無力:如眼瞼下垂、口角歪斜,通常幾週內可恢復。
  • 免疫系統反應:少數人可能對肉毒桿菌素產生抗體,導致效果減弱甚至無效。

肉毒抗藥性迷思:各品牌抗體產生機率比一比

部分人擔心長期施打肉毒桿菌素會導致「抗藥性」,使治療效果下降。蒼藍鴿解釋,產生抗藥性的關鍵在於「複合蛋白」的含量,不同品牌的肉毒桿菌素純化程度不同,因此抗體產生機率也有所差異。

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品牌及其抗藥性風險如下:

  • Botox(保妥適,經典肉毒,美國):約 1-3%
  • Dysport(皇家肉毒,英國):約 3-5%
  • Xeomin(天使肉毒,德國):<2%

蒼藍鴿(吳其穎醫師)提醒,雖肉毒產生抗藥性機率並不高,但長期施打高劑量或短時間內頻繁補打,確實可能增加抗藥性風險。因此,建議民眾與醫師討論,選擇適合的品牌與劑量,並避免頻繁施打,以確保最佳療效。

影音專區